五原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區、市關于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的決策部署,始終圍繞“公開公正、守法誠信、廉潔高效、執法嚴明”工作目標,狠抓落實,扎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現就2021年法治政府建設及2022年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2021年工作開展情況
(一)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助力經濟發展。一是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促進公正高效司法。保障企業和企業家權益。優化涉企案件辦理流程,對重大涉企案件優先受理、優先審查、優先執行,涉企案件辦理周期壓縮50%以上;依法打擊電信詐騙,成立工作專班,依法定罪量刑,從嚴懲處,尤其是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加大此類案件的財產刑處罰力度,同時責令追繳違法所得,盡最大力量挽回被害群眾經濟損失;充分尊重市場主體締約自由,審結各類合同糾紛2687件,維護交易安全和市場秩序;完善失信懲戒分級分類和守信激勵修復機制,依法限制高消費1314人,開展了涉民生類案件集中執行行動,共為124名勞動者追回欠薪676萬元;強化善意文明執行,制定措施28條,將善意文明理念貫穿執行全過程。二是提升法律服務水平,強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律師隊伍建設,組織動員全縣5家律師事務所與工商聯所屬9家商會建立溝通聯系合作機制,搭建律師服務民營企業新平臺,深化“法治體檢”活動,助力法治民企建設。全年5家律師事務所共辦理辦理各類法律事務787件,其中訴訟案件536件,非訴訟案件24件,咨詢和代書287,仲裁業務1件,公益法律服務256件;在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和企事業單位擔任法律顧問10家;充分發揮公證引導服務、預防、監督保障和溝通職能作用,截止目前,共辦理公證800件,辦證數所占比100%;法律援助工作至今受理、指派各類法律援助案件201件,其中律師辦理民事訴訟案件7件,刑事訴訟案件167件,解答法律咨詢511人次,為困難群眾挽回經濟損失152余萬元。三是開展普法惠企活動。把習近平法治思想宣傳同普法工作結合起來,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進網絡,向面上拓展、向基層延伸、向群眾貼近,引導全社會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開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宣傳活動,在全縣掀起學習貫徹民法典的熱潮。今年全縣各單位共開展民法典系列宣傳活動100余場次。
(二)提高政府科學決策水平,規范行政權力運行。一是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全年開展各界聽證會28場次;推行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制度,聘請政府法律顧問團,在重大決策、重大合同、重要協議的合法性審查中聽取法律顧問的意見建議,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全年縣政府法律顧問共列席政府常務會議12次,出具法律意見書10份,參與化解信訪及突發事件等16場次,解答咨詢129次。二是扎實開展行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全年共計審核以政府辦名義制發的規范性文件2件,請示類合法性審查18件,做到“有件必備,有備必審”,強化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嚴格清理“出口”,清理并公示行政規范性文件。三是依法清理并公布執法主體。結合機構改革實際清理并公布執法主體49個。
(三)緊抓行政執法監督,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一是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在政府網站建立行政執法信息公開欄,完成公開信息1069條,建立執法過程全紀錄制度和重大行政處罰決定法制備案審核制度,截止目前,重大行政處罰備案117件。二是嚴格執行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制度。對全縣范圍內行政執法機關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案卷以隨機抽查和集中督查的方式評查,共督查包括住建、生態環境、水利、公安、交警和城管執法等12個部門,核查485份案卷,共梳理出20條共性問題,要求相關部門限時整改。三是健全行政執法人員管理制度。嚴格落實持證、亮證執法,組織行政執法人員資格認證考試,并為考試合格的105名執法人員辦理了電子執法證。
(四)緊盯行行政權利監督,切實保障法治建設高效運行。一是完善行政權力監督機制。積極履行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決和裁定,落實其提出的司法建議,配合檢察機關對行政違法行為進行監督;自覺接受新聞媒體和人民群眾的監督,選聘29名行政執法義務監督員進行專項培訓,參與行政執法義務監督。二是對全縣權責清單進行動態管理。28個行政單位形成權責清單事項6323項,取消下放行政權力事項870項,梳理33個單位公共服務事項398項,清理25個單位變相審批157項;推進蘇木鄉鎮審批服務便民化工作,打通審批服務“最后一公里”;加強標準化建設,為五原縣的9個鄉鎮、2個辦事處、10個社區安裝視頻監控,實現自治區、市、縣、鎮四級互聯互通。三是拓寬評價渠道,完善“線上+線下”評價。在巴彥淖爾市網上辦事大廳設置評價、投訴功能,在線下實體大廳的服務窗口設置評價器71個,覆蓋率為100%。截止目前,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已收到企業和群眾對政務服務大廳各部門評價80383條,好評率100%。截止12月1日,“12345”熱線共受理上級交辦工單2312件,已辦結2100件,辦結率97.18%,滿意率96.72%。下發督辦單51件,已辦結51件,辦結率100%。四是落實行政復議改革,著力化解行政爭議。全年共辦理復議應訴案件共計19件,其中縣政府作為行政復議機關案件9件,審結8件,未審結1件,期間參與實地調查1次,調解2次,聽證2次;縣政府作為被告的行政應訴案件一審6件,其中5件審結,1件未審結,二審4件,已審結。共計發出行政應訴提示函13件,督促函2件,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到100%。
(五)強化基層治理,堅決打贏社會治理持久戰。一是“網格化+微治理”進一步精細化。按照“一網統籌、多網融合”要求,全面深化“網格化+微治理”工作,進一步完善細化了四級網格1475個,配備專兼職網格員1475人,達到了基層治理社會化、全員化、精細化。深入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實戰化建設,建成縣級中心1個,鄉鎮級中心12個,村級中心145個,覆蓋率達到100%,中心聯動,部門報到成為常態。投資100余萬元打造了3個市級高標準綜治中心已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二是創新推出“133”平安創建。積極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截至目前,排查各類安全隱患及矛盾糾紛145件,化解涉法涉訴案件36件。三是持續開展“書記五長下基層”活動。由政法委書記、公安局局長、檢察院院長、法院院長、司法局局長、信訪局局長組成的6人小組,深入各個鄉鎮,通過實地走訪、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等方式,詳細了解各地矛盾隱患排查、易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患者排查與管理、鐵路護路、社會管控、安全生產等重點工作開展情況。對能夠現場解決的問題,“書記五長”現場辦公幫助解決問題,目前共解決疑難問題20余件。四是深入推進“小三長進村組”行動。各鄉鎮派出所所長、法庭庭長、司法所所長不定時進入村組,現場開展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安全生產整治、法律常識宣傳,把群眾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規范起來,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的通道,讓老百姓遇到問題能有地方“找個說法”,切實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截止目前,各鄉鎮共解決問題78件。
二、存在問題:
一是縣直各部門、鄉鎮(街道)黨政負責人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有待加強。
二是個別部門違法執法、不文明執法現象依舊存在,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執行不嚴。三是部門法治人才少,對法治政府建設把握程度不一,導致工作推進不平衡。
三、2022年工作安排:
一是壓實法治建設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加強考核和督察,切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取得實效;二是繼續從嚴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高效利用“法治政府智能化一體平臺”和“法務通”智能執法終端的功能,加強法律法規的學習培訓,規范執法行為,提升執法公信力;三是加強優秀法治人才培養和支持力度,不斷充實法治建設人才隊伍力量。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