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古郡五原,天高云淡,大地流金。在這片承載著厚重歷史與蓬勃生機的北疆熱土上,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強音激蕩人心,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徐徐展開。


經濟穩健前行發展動能強勁
五原縣,這座鑲嵌在黃河“幾字彎”最北端的明珠,總面積2544平方公里,總人口22.48萬。今年以來,五原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緊盯“辦好兩件大事”,全面落實“六個工程”“五高五區”各項任務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全縣經濟在復雜環境中承壓前行,總體呈現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4.9億元,同比增長5.1%;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6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2.2億元,分別增長14.2%、19.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長,用實干擔當書寫了縣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農業根基穩固特色產業興旺
五原縣是“八百里河套米糧川”的核心地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素有“塞外糧倉”的美譽,是全國優質農畜產品生產基地。今年以來,五原縣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美”為目標,持續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步伐。

糧食安全根基持續筑牢,65.91萬畝的糧食種植面積得到落實,28.57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穩步推進,鹽堿地綜合利用試點項目己完成過半工程量,“十五五”河套灌區現代化改造工程積極謀劃,為農業長遠發展夯實基礎。優勢特色產業不斷壯大,聚焦葵花、玉米、肉羊、肉雞、果蔬“五大產業”,綠色高質高效項目落地實施,銀定圖鎮魚菜共生、農畜產品精深加工及冷鏈物流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快建設,設施農業新增和改造了1830畝,多個現代農牧業園區實現提檔升級,智慧化牧場新增5個,畜禽飼養總量達到365.68萬頭,農業生產呈現出規?;F代化發展的良好勢頭。農業社會化服務也在深入推進,“五百工程”有力實施,市級、縣級示范合作社和家庭農牧場不斷涌現,新增服務面積超過40萬畝,有效破解了小農戶與大市場的銜接問題。其中,五原向日葵產業更是熠熠生輝。2024年,全縣向日葵種植面積達132.7萬畝,產量約5.7億斤,農民人均來自向日葵的純收入達1萬元以上,年出口創匯2.21億美元,全產業鏈產值突破67億元。五原縣依托三瑞農科公司,建成全國首家向日葵技術研究院,成功研發了多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食葵品種,種業創新技術領跑全國。縣域內聚集了15家種子企業,自主研發品種23個,三瑞農科的市場份額占全國45%以上。同時,五原縣推廣“擴行降密”技術創新“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真正實現“一朵花富一方人”。



項目引擎強勁三產融合加速
五原縣錨定綠色工業發展方向,持續強化項目支撐。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3億元。下半年計劃實施項目48個,目前已開復工39個。14個重大項目手續全部辦結并實現開復工,完成投資9.24億元,為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招商引資成效突出,開展小分隊招商19次,組織“請進來”活動4場,上半年到位資金3.53億元,同比增長38.8%,完成年度目標的63.4%。新簽約銀定圖鎮魚菜共生產業園、勝豐冷鏈物流等項目,總投資11.3億元。儲備重點項目69個,在談項目28個,總投資121.9億元,發展后勁持續積聚。五原縣大力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推動服務業轉型升級。消費服務業持續提升,全面落實以舊換新政策,開展多領域“政府消費券”促銷活動,有效激發市場活力。電商物流業借助自治區自貿區創建的東風不斷完善,外貿創匯突破了1.4億美元,農產品出口額穩居全區前列。全域旅游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五原印巷、農博園、抗戰紀念園等景點的輻射帶動效應不斷增強,自駕游、露營游、研學游等新業態不斷豐富,1-9月接待游客100.66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56451.4萬元。其中全縣接待國內過夜游游客25.17萬人次,實現國內過夜游收入30029.9萬元;接待國內一日游游客75.49萬人次,實現國內一日游收入26421.5萬元。五原縣成功獲評首批自治區旅游名縣,文旅融合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
發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五原縣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始終注重提升民生福祉。今年以來,五原縣更新改造自來水、排水防澇、再生水、供暖等各類管網141公里,有效解決了群眾“用水難”“供暖差”等問題;東區全民健身中心、博物館智慧化改造項目加快推進,城市功能與品質顯著提升。在社會保障方面,全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1.87萬人,城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分別覆蓋1336人、1.16萬人,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完善,1個村級養老服務站建成投用,2個農村互助幸福院能力提升改造項目開工建設,適老化改造惠及百余戶老年人家庭。在社會治理領域,常態化開展治安巡邏,深入推進信訪積案化解和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群眾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持續增強。此外,五原縣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健全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確保鄉村振興與民生保障實現“同頻共振”。


展望未來續寫輝煌篇章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下一步,五原縣將繼續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舉全縣之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工業綠色化、服務業多元化,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奮力描繪產業興旺、百姓富足、生態優美的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停止回答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