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春風,輕撫大地,激蕩起田間沁人心脾的香甜。走進五原縣勝豐鎮新豐村村民王海軍的溫室里,碧綠滾圓的“燈籠紅”香瓜在秧叢中探著“腦袋”。采摘、分揀、裝箱……王海軍忙得不亦樂乎。幾個月的精心耕耘,他家的早春溫室“燈籠紅”香瓜踏春上市,成為市場上的“香餑餑”。

“這兩天香瓜剛上市,打電話訂購的顧客接連不斷。我今年種植了5個溫室,畝產量大約有1500斤左右,一斤賣到50元,一個大棚可以收入5萬多元,價格比大田種植的高出近十倍多?!蓖鹾\娬f。

提起香瓜種植,有著十多年種植經驗的王海軍頭頭是道。為了趕早搶占市場,王海軍從去年12月開始就早早的培育、移栽瓜苗,按照科學化、標準化的管理方式種植。同時,通過實施“控肥、控藥、控水、控膜”四控行動,推廣普及水肥一體化技術、綠色防控技術、電暖式加溫設備等一系列新技術、新設備,他的香瓜生長周期縮短了10至15天,率先實現了提前定植,錯季成熟,全年供應。
“我們依托專家隊伍,通過開展品種繁育、提純復壯,保證了燈籠紅果型優美、營養豐富、抗病性強。種植方式從過去的露地發展到鋼架拱棚和溫室,延長了產品供應銷售周期,產品從過去的呼包鄂銷售到了北上廣。”村黨支部書記趙海龍介紹,現在村里家家戶戶都種植燈籠紅香瓜,總面積達3000畝,香瓜產值占全村生產總值的62.9%,人均純收入達到5萬元。

錯季生產,適時上市,五原縣勝豐鎮種瓜有道、增收有招。為了把這個甜蜜的產業做大做強,勝豐鎮聚焦特色產業優勢,不斷做足“棚文章”,做活“棚經濟”,組織瓜農成立了妙壕香蜜瓜農民專業合作社,晏安和橋香蜜瓜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了“妙壕”“郡原”“晏安和橋”商標。產品攜帶承諾達標合格證、粘貼追溯二維碼上市銷售。同時建設了兼電商服務、農殘檢測、線下體驗、市場銷售等功能為一體的燈籠紅香瓜博物館和燈籠紅香瓜主題廣場,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實現香瓜文化和特色產業融合發展。

“為了擴大燈籠紅香瓜種植面積,2023年,勝豐鎮通過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在燈籠紅產業園區新建285畝的鋼架工程,其中包括高科技示范拱棚、智能棉簾拱棚、雙拱雙門拱棚、連體拱棚和增溫拱棚?!弊咴谛仑S村的鄉間小道上,村道兩旁的大棚集中連片、整齊劃一,蔚為壯觀。勝豐鎮人大主席劉龍說,目前,這些新建大棚已經租給了周邊18戶農戶移栽定植,預計5月底上市,總產值將達到300多萬元。
“下一步,勝豐鎮將把設施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以打造‘一村一品一特色’為落腳點,在擴規模、提品質、增效益上下功夫,形成產業特色鮮明、生產方式綠色、經濟效益顯著、示范帶動有力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助推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劉龍表示。

產業興則經濟活,經濟活則農民富。如今,經過多年的布局和精心培育,五原縣共打造現代設施農業4.2萬畝,其中燈籠紅香瓜種植面積達5000多畝。由于政府的重視、農民種植技術水平的提高和市場需求的擴大,燈籠紅香瓜已成為廣大種植戶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和特色農產品,為助力鄉村振興凝聚了新動能。

關閉